中国煤电一体化市场: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

时间:2024-04-11 来源:煤炭与电力行业洞察


煤电一体化行业定义

煤电一体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能源企业的发展模式,其核心是以资本作为连接纽带。这种模式通过多种方式,如资本融合、企业兼并和重组、相互参股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、签署长期稳定协议以及资产联营等,旨在实现煤电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。在这种模式下,煤矿和电厂同属于一个主体,即煤炭企业与其旗下的电厂之间形成紧密的一体化关系。这种一体化经营方式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。
煤电一体化行业分类
从企业角度来看,煤电一体化可分为煤电联营和煤化电产业链一体化两种主要模式。煤电联营,主要是指煤炭与电力两大产业之间,借助资本的力量,通过各种方式,如资本融合、企业兼并或重组、相互参股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、签署长期稳定协议、资产联营以及共同开展一体化项目等,实现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。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协同发展,更能提高整个能源产业链的运行效率。
而煤化电产业链一体化则代表了一种更先进的技术整合模式。它以燃煤火电为平台,结合富氧燃烧综合节能减排技术,将其作为产业链的基础和纽带。同时,它还融入了煤干馏制取油/气/炭技术作为重要支撑,并借助分子吸附分离技术进行产业链的拓展。这种技术整合模式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、环保的煤电一体化产业链。


煤电一体化行业发展历程
在1949年至1978年的初期阶段,我国的煤电行业刚刚起步,主要由小型煤矿和电厂构成,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,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从1979年至1990年,我国煤电行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。这一阶段,电力需求增长迅速,煤电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加。然而,尽管规模有所扩大,但技术和设备仍然相对落后,这是当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。1991年至2000年,我国煤电行业持续发展,电力需求持续增长,煤电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。然而,这一阶段行业的发展依然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,这使得煤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进入21世纪,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电力需求出现了大幅增长,从2001年至2010年,煤电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。然而,尽管产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,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依然突出,这成为了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从2011年开始,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,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震荡,大幅压缩火电企业盈利空间。为了化解煤电矛盾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政府开始积极推行“煤电联营”的运营模式,以促进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发展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标志着我国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
煤电一体化行业上中下游
煤电一体化上游应用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,以及煤炭深加工业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要负责煤炭的开采、运输和初步加工,为煤电一体化提供原料。煤炭深加工业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原煤进行深度加工,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,如焦炭、煤气、煤油等,这些产品既可以作为燃料使用,也可以作为化工原料,进一步推动煤电一体化的发展。

我国煤电一体化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
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揭示,2022年,我国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前一年相比,实现了24.4%的增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增长速度相较于2021年加快了13.3个百分点,突显了行业内的强劲增长动力。另外,数据还显示,民间投资在这一领域内的增长更是高达39.0%,反映了民间资本对煤炭行业的持续看好和积极参与。另外,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,2022年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达到了29320万吨。
在电力供应方面,2022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8693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6%。其中,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8.4%,达到50792亿千瓦时,显示出煤电在电力供应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。至于煤炭行业的规模,历年《中国统计年鉴》的数据显示,2013-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逐年精简,但在2021年有所上升,达到4343家。同时,我国原煤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,到2021年达到41.3亿吨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22年,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收入4.02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5%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这些企业共计实现了利润1.02万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44.3%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12月末,这些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了5320.1亿元,同比增长了23.1%。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,2022年的投资额比上年增长了24.4%,增速比2021年加快13.3个百分点,其中民间投资的增长幅度更是高达39.0%。
此外,从电力供应的角度看,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8.4%,全口径煤电发电量的增长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尽管在三季度来水明显偏少的情况下,全口径煤电发电量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同比增长9.2%的态势。这一增长不仅有效地补偿了水电出力的下滑,更突显了煤电在保障电力供应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关于煤炭的进口状况,根据预测,全年煤炭进口量有望稳定在大约3.0亿吨的水平上。
在中国的煤电一体化行业中,中国神华占据了7.5%的市场份额,是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产量前列的龙头企业。此外,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市场份额也在3%以上。中煤能源在煤炭业务产量方面的占比达到了2.8%,这一数字使其成为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的佼佼者,产量位居第四。其卓越的表现无疑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。这些数据表明,这些头部企业在中国的煤电一体化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。同时,一些大型电力集团公司如神华集团、华能集团等也积极参与煤电一体化试验,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。
我国的煤电一体化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。据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86%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山西、内蒙古、新疆和陕西等北部地区。这些地区的丰富煤炭资源为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同时,沿海地区的江苏、浙江和广东等地也是1000MW级煤电机组的重要分布区,数量占到了全国的45%,这与其沿海地理优势及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实力有很大的关系。此外,我国也在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尝试了风光火储一体多能互补模式,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,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能源。
煤电一体化行业政策
煤电一体化行业政策旨在通过整合煤炭和电力资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环境污染,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、清洁、安全利用。政府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,推动煤炭开采、洗选、运输、销售等环节与电力生产、输配、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。同时,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优化煤炭资源配置、加强煤炭产业技术创新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,以促进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煤电一体化行业存在的问题
近年来,随着煤炭和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,煤电一体化项目不断涌现,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。据统计,我国煤电一体化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划的目标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。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,还引发价格战,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。煤电一体化项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,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大气、水土等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。此外,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废弃物处理不当,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。
煤电一体化项目涉及煤矿、电厂等多个环节,安全隐患较多。煤矿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爆炸、水害等事故;电厂运行过程中,燃煤发电设备的故障导致火灾、爆炸等安全事故。此外,煤电一体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,由于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,也出现安全隐患。虽然煤电一体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和电力的利用效率,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。例如,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,部分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不稳定;电力输配技术仍有待提高,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仍然紧张。

煤电一体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
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发展前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能源需求也在持续增长,这使得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,未来的市场总收入也将随之增长。然而,与此同时,行业内的竞争也将变得更为激烈,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另一方面,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用电特性的变化,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正在发生改变。这要求煤电一体化行业必须进行自我转型,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。例如,一些大型电力集团已经开始组建煤炭业务平台,向电煤生产领域拓展。
此外,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大,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、安全标准的煤电一体化项目被叫停或整顿。这也意味着,只有那些能够积极响应政策调整,提高环保水平和安全标准的企业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总的来说,虽然煤电一体化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,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,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自我转型,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可观。

(来源:智研瞻)